“萧老师把日记交给我,我没有打开它。考虑再三决定还是先联系你,并把日记交给你。”纪子虚谈到了自己的想法和决定:“你是我能想到,最合适的人选,她估计也希望日记由你来打开比较好吧。”

    “其实打电话过来就是想说,我准备回次离村。不仅为了日记,离开太久了,确实需要回来看看。”凌时下定了决心:“明天就会坐火车过来,估计下午会到。”

    子虚表露出欣喜的语气,连忙说会去火车站接他。凌时婉言谢绝,他不希望麻烦好友,子虚也没有坚持,答应会在村里等候。之后两人又简单闲聊几句,便挂断了电话。

    凌时随后在电脑上购买了前往离村的车票,每天只有两班从临港出发的慢车到达离村。他购买了早上一班,会在下午一点左右到达。随后拨通了王主管的电话向公司请假,解释理由是回老家处理紧急事务,希望公司同意他请个长假。由于才刚聊过高温休假的事情,主管自然没有理由拒绝他的请求,爽快批准了两周的假期申请。凌时考虑到,两周时间足够充分。回到离村后,除了和子虚叙旧,回一次曾经的家看看,祭拜过世父母的陵墓以外,就没啥其他大事。虽然无法避免各种老相识的招呼和应酬,但加起来绝不会超过两周时间。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那本日记。他无法否认,日记的存在,是这次回到故乡的直接原因,至于那些客观原因和理由,无非是欲盖弥彰的借口。

    列车驶离了隧道,光线重新明亮起来。凌时打开放在隔壁座位的双肩包,里面放着床头柜上的相框,他看着照片入神。为何会有一本日记藏在在房间里呢?他这两天一直没有想明白,如果真的有这么重要的物品遗留,理应早就被发现,自己也不可能错过。在记忆里,她并没有记录日记的习惯,至少没有亲眼见过。还有一种可能,她隐瞒了写日记的习惯,女生总难免有些秘密。“如果时间允许,也去看看她吧。”心里又重复了这个事先就想好的决定,自己也苦笑起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没有必要反复提醒。

    “您好先生,您的苦瓜炒蛋配饭来了,请用餐。”

    声音唐突地闯入了耳朵,如梦中的沉睡者被一盆水浇醒。他礼貌地感谢后,吃起怀念的餐食。还有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就要到站了。

    ————————

    纪子虚站在长梯最上沿,徒手把层层茅草从屋顶上扔下来。长梯下方,已经堆出大约一米高的草堆。离村房屋顶部的茅草,是先将茅草扎成一个个长约五十公分,高约二十公分的正方体,然后一块块平铺在房顶上。每个屋顶,通常会留有个窄天窗,在夏天用来透气,冬天则会用茅草盖住。每铺完一层,就用强力硅胶填充在缝隙处加以固定,把防水纸盖在上方,用细绳再次捆绑起来,就可以固定住整层茅草块。然后重复同样工序,由宽到宅层层叠起后,直到最顶部放单独一块茅草,上面加固木结构的三角形结构,制造出倒V形状,形成两侧斜角坡度,冬天大雪时,积雪会顺坡落下,避免了积压后压垮屋顶。一旦除去茅草堆,离村几乎所有房屋都是木结构屋顶,内部是粗壮的木梁固定,到了冬天就会显得非常寒冷,茅草堆起到了很好的保暖作用。子虚今天需要先将其中一侧茅草全部卸下,另一侧则留到夏至日当天在弄。早上起床后,他已经忙活了差不多四个小时,而左侧屋顶大概只卸掉了一半,连屋顶的透气天窗都还没露出来。

    父亲纪平和母亲李岚之一早便出门工作了。纪平自从他读高中起,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却还是坚持每周务农三到四天。纪平在离山脚下有块大约半亩大小的私有农田,他在那边种植茶叶和葡萄,供应村里内需,多出来部分则会交由村政府统一销售到城里来赚钱。虽然赚得并不多,纪平仍然坚持了近三十年时间,据他说,纪家继承土地已有几百年,不应抛下祖辈的传承。不过对于儿子,纪平却从不强求他选择务农。知道儿子决定留在村里时,子虚第一次看到父亲落下了眼泪,这个家确实需要他这个年轻儿子。

    父母出门前,纪子虚说了凌时今天会回乡。他们都还记得凌时,并说结束工作后务必会尽快赶回来见上一面。村子很小,父母不仅认识凌时,还代为照顾过。凌时的母亲岳言在村里是响当当的大人物。凌家在五年前发生意外,村民们都觉得不好受,也很同情凌时的遭遇。若不是在临港有值得托付的亲戚,或许很多村里人会愿意收养凌时,纪平和李岚之就是表达过这个想法的人之一。不过子虚也想起来,自己父亲和凌时的父亲凌有余关系并不好。父亲常常在家里向母亲抱怨,凌有余经常会做些违反村里规矩的事情,破坏村子团结。至于究竟是什么事情,子虚不是非常的清楚。当时他根本不关心父母这辈人的烦恼和琐事。凌家意外后,凌有余也不幸去世,类似话题再也没有被提起过。

    边想着陈年旧事,边继续机械化的卸除草堆。手机铃声此时响了起来,子虚意识到凌时可能到了。他急匆匆爬下长梯,在靠近底部被叠起的草堆高度时,直接跳了过去,慌忙从口袋里拿出手机,屏幕显示来电人正是凌时,是昨天新加的号码。

    “喂,凌时。你到车站了是吗?”纪子虚是接电话方,却先开口说话。

    “我到了,现在在出租车上。应该五分钟左右就可以到村子。”

    “那我去村口接你。”

    “没关系,我直接来你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