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闹剧(2/4)
文岚想要去进院子看个究竟,被关博萱一把拉住,动弹不得。
同是隔壁院子的刘奶奶摇着头,牵着小孙女,抱着小孙子,径直往院子外面走。
院子里头,吵闹声还在继续,各种粗言秽语层出不穷,时不时还夹杂几句老人家的劝说。
“咦,你还不知道啊?今天早上吵翻了天,你居然都不知道。”
“怎么,你们都知道?潘大姐,你快告诉我嘛,别卖关子了,赶紧说说看。”一个穿红花棉袄的大嫂扯了扯一旁深蓝色大妈的袖子。
“好啦,好啦,我说就是啦。这可不是第一轮了,今天早上她们就已经吵过一架,我也是刚巧听我工友说的,我工友是他家旧屋那边的邻居。前不久,谷春红,就是第二车间那个柯黑子他媳妇,又生了一个儿子,柯家奶奶便到了小儿子家帮忙伺候媳妇坐月子,顺便照顾小孙子。今天早上,也不知道是谁好心,给他们家送了鱼,也没有进门,直接就放在他家门下面了。谁知道刚巧他家大儿媳妇上门……”
听旁边大妈大婶们的现场评说,文岚才知道自己的送惊喜活动居然惹出一场风波。究竟是谁送的鱼虽然是未解之谜,但似乎不在本次谈论范围之内,柯家妯娌因为两条小鱼反目成仇才是街道的大新闻。
今早趁着夜色送鱼,文岚本来就是有点紧张,所以都是就近原则,挑些有迫切需求的人家送鱼。当时,受限于身体条件,更是为了保密,文岚送鱼基本上都是直接从门缝里塞进去的,尽量不惊动房主。这不见面不闻声的做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文岚自己的安全。至于地上的鱼,这点文岚从来没有担心过。即便当家人外出没有看到,屋里的孩子醒了或者当家人进出门的时候,必然会发现地上的小鱼。再说,工作日,一般人也不会串门子,小鱼也就不会惹来无关人士的注意。
轮到柯家的时候,文岚一时好心,考虑到柯家小婶子产后失去调理,所以特意挑了三条稍微大一点的鱼,想着大人吃肉孩子可以多喝点鱼汤,一家大小都能补充营养。鱼,当时是直接顺手塞进门缝里。然后,文岚转身就跑走了,想着情况都差不多,所以根本没看屋里的动静。
谁知道,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事有凑巧,那个时间点推开房门的不是外出买粮食的柯家人,反而是柯家大儿媳。
柯家分家后,公公婆婆本来跟小儿子住在旧屋。不想,柯老爷子年老体弱,经常不舒服,心肺功能比较差。医生建议加强营养,不要住潮湿阴暗的地方,尽量减少环境中的尘埃。柯家无力翻修旧屋,更无力建新屋,居住环境基本没有能力改变。老旧土砖屋,怎么打扫都是灰多土多,所以柯老爷子打针吃药大半年都没有好转。所以,一家人就商量,让老爷子移到大儿子家住着养病。虽然也是一楼光线不好,但新式红砖小楼,明显卫生条件比较好。于是,大儿子家虽然本身住得很局促,但还是腾出床位,勉强让两位老人家搬了过去。理所当然,老人家的工资和粮食指标也归了大儿子。
时间一长,小摩擦不断,加上最近粮食紧张,两个儿子家的关系更加紧张起来。大家都觉得自家吃亏了,小儿媳妇成天念叨让婆婆帮忙带孩子,大儿媳妇嫌弃侄儿侄女们吃了她家的粮食。所以,小口角不断,两个儿媳妇平日里王不见王,连带着两兄弟都尽量少见面了。
今天早上事情也是凑巧了,鬼使神差地,柯家大儿媳妇买了粮回家途中,转到旧屋找婆婆交代几句话。结果,转身出门的时候,一拉门,便看到了地上的鱼。
“诶呀,哪来的鱼!”说着,她便弯下身去拾鱼。
柯家婆婆紧随其后:“咦,真的有鱼!这大清早的,谁送鱼过来,怎么一点响声都没有听到。难道是刚才我们在屋里说话声音太大,人家敲门我们没有听到?诶呦,我们连声谢谢都没有说,这可多对不住人家啊。”
同是隔壁院子的刘奶奶摇着头,牵着小孙女,抱着小孙子,径直往院子外面走。
院子里头,吵闹声还在继续,各种粗言秽语层出不穷,时不时还夹杂几句老人家的劝说。
“咦,你还不知道啊?今天早上吵翻了天,你居然都不知道。”
“怎么,你们都知道?潘大姐,你快告诉我嘛,别卖关子了,赶紧说说看。”一个穿红花棉袄的大嫂扯了扯一旁深蓝色大妈的袖子。
“好啦,好啦,我说就是啦。这可不是第一轮了,今天早上她们就已经吵过一架,我也是刚巧听我工友说的,我工友是他家旧屋那边的邻居。前不久,谷春红,就是第二车间那个柯黑子他媳妇,又生了一个儿子,柯家奶奶便到了小儿子家帮忙伺候媳妇坐月子,顺便照顾小孙子。今天早上,也不知道是谁好心,给他们家送了鱼,也没有进门,直接就放在他家门下面了。谁知道刚巧他家大儿媳妇上门……”
听旁边大妈大婶们的现场评说,文岚才知道自己的送惊喜活动居然惹出一场风波。究竟是谁送的鱼虽然是未解之谜,但似乎不在本次谈论范围之内,柯家妯娌因为两条小鱼反目成仇才是街道的大新闻。
今早趁着夜色送鱼,文岚本来就是有点紧张,所以都是就近原则,挑些有迫切需求的人家送鱼。当时,受限于身体条件,更是为了保密,文岚送鱼基本上都是直接从门缝里塞进去的,尽量不惊动房主。这不见面不闻声的做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文岚自己的安全。至于地上的鱼,这点文岚从来没有担心过。即便当家人外出没有看到,屋里的孩子醒了或者当家人进出门的时候,必然会发现地上的小鱼。再说,工作日,一般人也不会串门子,小鱼也就不会惹来无关人士的注意。
轮到柯家的时候,文岚一时好心,考虑到柯家小婶子产后失去调理,所以特意挑了三条稍微大一点的鱼,想着大人吃肉孩子可以多喝点鱼汤,一家大小都能补充营养。鱼,当时是直接顺手塞进门缝里。然后,文岚转身就跑走了,想着情况都差不多,所以根本没看屋里的动静。
谁知道,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事有凑巧,那个时间点推开房门的不是外出买粮食的柯家人,反而是柯家大儿媳。
柯家分家后,公公婆婆本来跟小儿子住在旧屋。不想,柯老爷子年老体弱,经常不舒服,心肺功能比较差。医生建议加强营养,不要住潮湿阴暗的地方,尽量减少环境中的尘埃。柯家无力翻修旧屋,更无力建新屋,居住环境基本没有能力改变。老旧土砖屋,怎么打扫都是灰多土多,所以柯老爷子打针吃药大半年都没有好转。所以,一家人就商量,让老爷子移到大儿子家住着养病。虽然也是一楼光线不好,但新式红砖小楼,明显卫生条件比较好。于是,大儿子家虽然本身住得很局促,但还是腾出床位,勉强让两位老人家搬了过去。理所当然,老人家的工资和粮食指标也归了大儿子。
时间一长,小摩擦不断,加上最近粮食紧张,两个儿子家的关系更加紧张起来。大家都觉得自家吃亏了,小儿媳妇成天念叨让婆婆帮忙带孩子,大儿媳妇嫌弃侄儿侄女们吃了她家的粮食。所以,小口角不断,两个儿媳妇平日里王不见王,连带着两兄弟都尽量少见面了。
今天早上事情也是凑巧了,鬼使神差地,柯家大儿媳妇买了粮回家途中,转到旧屋找婆婆交代几句话。结果,转身出门的时候,一拉门,便看到了地上的鱼。
“诶呀,哪来的鱼!”说着,她便弯下身去拾鱼。
柯家婆婆紧随其后:“咦,真的有鱼!这大清早的,谁送鱼过来,怎么一点响声都没有听到。难道是刚才我们在屋里说话声音太大,人家敲门我们没有听到?诶呦,我们连声谢谢都没有说,这可多对不住人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