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讲,就算是清廷不同意‘共同防御’,至少伊藤博文可以达到朝鲜真空的政治目的,这也为他的后继‘扶植一个亲日的政党,作为日本代言人登上朝鲜政治舞台,用朝鲜人为日本谋求利益’的政策留下了空间。

    一切水到渠成,李鸿章和整个大清官场已经一步步走近了伊藤博文精心设计的陷阱。然而就在伊藤博文准备更进一步,和李鸿章就‘共同防御’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的时候,一封电报却使即将签约的中日谈判蒙上了不可预知的变数。

    电报是总理衙门发来的——英国人决定派兵占领朝鲜巨文岛,并在岛上修筑工事,以防备俄罗斯海军南下、侵扰香港。

    英国占领巨文岛的决定是在四月初定下来的,清朝驻英国大使曾纪泽一获知这一消息,就立即发报回国告知了总理衙门。

    养心殿,军机处五位大臣齐聚,加上毓庆宫侍讲、大学士、帝师翁同龢,现在在京的核心朝臣都聚齐了。

    英国人突然插手朝鲜,这件事儿影响太大了,奕譞根本无法独自处理,必须上奏皇帝,召集所有军机大臣一同议事。

    “1882年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缔结三国同盟,进一步阻碍俄国的西进。至此俄国全面将目标盯准亚洲,并制订了所谓“南下政策”。沙俄的南下政策不可避免的与在亚洲有传统优势的英国的利益产生严重抵触,于是在亚洲形成了英俄争霸的局面。”

    在总理衙门干了这么久,奕譞虽然在处理外交上仍显能力不足,但是在各国事务上面多少也初窥门径,不再是完全的两眼一抹黑。对这次英国人准备在朝鲜采取的行动,他多少收集了一些背景材料,以便于讨论和皇上做出抉择。

    厅堂的地上铺着一幅巨大的亚洲地图,这是根据英国人出版的地图用织锦的方法等比例扩大的。奕譞粘在地图上,手持一根细杖指了指新疆以西的地方,道:“首先是俄国在中亚地区的扩张逼近英国势力范围波斯和阿富汗,而在东亚地区,俄国则竭力谋取南方的不冻港……”

    1884年与朝鲜缔结《朝俄修好通商条约》后,利用朝鲜王室产生的亲俄倾向开始向朝鲜半岛渗透。同年,俄国出兵占领了阿富汗北部的莫夫,进而与英国支持的阿富汗王国发生军事冲突,俄国获胜。

    1885年3月底,俄军进逼班吉绿洲,英俄在阿富汗的矛盾日益尖锐,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英国首相格莱斯顿向议会提出了拨款1100万英镑的要求,并计划由黑海进攻俄国。随后,作为战略上的配合,英国计划声东击西,在东亚采取军事行动,以牵制俄国在亚洲的扩张,缓解俄国对阿富汗及印度的压力,并构筑对俄作战的军事基地。

    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会不遗余力的推动中、法和谈,因为它需要远东有一个平稳、安全的后方,以便于自身和俄国之间的角力。

    “这么说,英国人很可能会和俄国开战了?”

    中法战争好不容易才进入到和谈阶段,士铎最担心的就是可能到来或者爆发的另一场战争。士铎的能力本就不足以领导军机处,被赶鸭子上架硬挺在这个位置上,这一年来实在是难熬,要是在爆发一场大战,他怀疑自己会不会就这样‘英年早逝’。

    许庚身想了想,插话道:“未必。英国人摆出这个样子来,其实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俄国人知难而退。如果真想打仗,在阿富汗就可以和俄国开战了,不用非等到现在。”

    孙毓汶也道:“臣也是如此看。俄国人号称‘欧洲蒸汽压路机’,其陆军实力堪称世界第一,英国虽然强大,但在内陆也不敢独自和俄国开战。文宗三年,欧洲各国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爆发了一场大战,英国联合法国、奥斯曼帝国、撒丁王国等多个国家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尚且一直持续三年才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期间英、法联军共投入六十余万兵力,而俄国人竟然投入了一百二十万人!俄国陆军的实力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