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李鸿章见奕譞态度坚决,随即对李莲英道:“李总管放心,本官这厂子里虽然伙食不是很好,但是还算干净,本官吩咐下面人给王爷准备一副新的碗筷,吃着也放心。”
见李鸿章也这么说,李莲英也就不再多嘴,连忙跑下去安排小太监监督做饭、试吃。
随后,奕譞便在鱼雷厂津津有味地吃了一餐简朴的‘疏面’。看来醇亲王大人颇有几分体恤下情,不愿惊扰“基层单位”的风范美德。
视察完鱼雷厂,当天晚上,在经过三百一十里的航程后,醇王一行抵达北洋舰队另一个重要基地威海卫。在威海卫,奕譞又看了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六炮舰打靶。
这六镇炮舰,其实就是所谓的‘蚊子船’。由英国厂建造,每艘造价15万两,采用的是木质船身外包钢板,无装甲。船长127呎,宽29呎,吃水9.5呎,排水量440吨。各舰中除‘镇中’与‘镇边’两舰为400马力,其余四舰均为350匹,采用双轴推进,航速只有8节。
之所以叫他‘蚊子船’,是因为这种小船却装备了一门11吋的大炮。另外还有两门3吋之12磅炮。看上去火力很猛,但实际上这种航速连商船都未必追的上的炮舰,在战争中能发挥什么作用可想而知。
22日下午,醇王又经过一百四十八里的航程抵达烟台。当时英国10艘军舰和法国的6艘军舰都在港口外列队迎接,各舰鸣炮二十一响,向大清的这位王爷致以最高的礼节。
23日,奕譞一行启程回大沽口,英法各兵舰再次鸣炮21响相送。但北洋舰队并不鸣炮答礼。这是因为大国亲王地位尊贵,凡是本国大臣以及外国使臣初往见者,不坐、不送、不亲往答拜,声炮迎送者,也不必回礼。但如果外国兵船是为敬国家而鸣炮,则应当还礼。
24日,奕譞在大沽阅大沽口炮台打靶,并演放各种鱼雷。午后往海神庙拈香。是夜乘船回津。
在天津,奕譞一行视察了天津机器制造局、淮军行营制造局、天津水师学堂等处,再次和机器局工人、水师学堂师生亲切交谈。随后,醇亲王一行在李鸿章等淮军官员的陪同下,检阅了天津驻防盛军十七营及其他各营士兵的会操。会操军士共计一万五千余人,操演时步伐整齐,一丝不乱,一人呼之,无不如响赴节。
直到二十五日,奕譞一行才离开天津回京复命。
回到京师的醇亲王在第一时间就像光绪皇帝递交了一份折子,其中写道:臣在海军巡检半月,见各军操演枪炮有准,鱼雷、水雷施放得法,将领多经战阵,堪当大敌。然其不足之处亦有。
其一,南北洋海军舰艇数量少,需继续引进。
“北洋水师现仅定远、镇远、济远三艘铁甲舰及超勇、扬威两快船可备海战之用,南洋水师则仅有开济、南琛、南瑞三艘勉强能用。仅仅这么几艘船,合在一起尚且显得单薄,更何况分在南北两地?”
其二,北洋李鸿章所部“力量并不见厚”,数量需要加强。
“自来设防之法,水陆必相依护。即使水师已成,陆师亦未可轻撤。况且眼下财力不足,水师舰船数量稀少,防御更多的是依靠陆上炮台。李鸿章所部分布直隶、辽东各地,力量并不见厚,如宋庆所部兵力只有五营,即使不考虑后路防御,仅仅驻防旅顺一地也尚嫌不足,如果遇到战事,必须填调补充才行。”
见李鸿章也这么说,李莲英也就不再多嘴,连忙跑下去安排小太监监督做饭、试吃。
随后,奕譞便在鱼雷厂津津有味地吃了一餐简朴的‘疏面’。看来醇亲王大人颇有几分体恤下情,不愿惊扰“基层单位”的风范美德。
视察完鱼雷厂,当天晚上,在经过三百一十里的航程后,醇王一行抵达北洋舰队另一个重要基地威海卫。在威海卫,奕譞又看了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六炮舰打靶。
这六镇炮舰,其实就是所谓的‘蚊子船’。由英国厂建造,每艘造价15万两,采用的是木质船身外包钢板,无装甲。船长127呎,宽29呎,吃水9.5呎,排水量440吨。各舰中除‘镇中’与‘镇边’两舰为400马力,其余四舰均为350匹,采用双轴推进,航速只有8节。
之所以叫他‘蚊子船’,是因为这种小船却装备了一门11吋的大炮。另外还有两门3吋之12磅炮。看上去火力很猛,但实际上这种航速连商船都未必追的上的炮舰,在战争中能发挥什么作用可想而知。
22日下午,醇王又经过一百四十八里的航程抵达烟台。当时英国10艘军舰和法国的6艘军舰都在港口外列队迎接,各舰鸣炮二十一响,向大清的这位王爷致以最高的礼节。
23日,奕譞一行启程回大沽口,英法各兵舰再次鸣炮21响相送。但北洋舰队并不鸣炮答礼。这是因为大国亲王地位尊贵,凡是本国大臣以及外国使臣初往见者,不坐、不送、不亲往答拜,声炮迎送者,也不必回礼。但如果外国兵船是为敬国家而鸣炮,则应当还礼。
24日,奕譞在大沽阅大沽口炮台打靶,并演放各种鱼雷。午后往海神庙拈香。是夜乘船回津。
在天津,奕譞一行视察了天津机器制造局、淮军行营制造局、天津水师学堂等处,再次和机器局工人、水师学堂师生亲切交谈。随后,醇亲王一行在李鸿章等淮军官员的陪同下,检阅了天津驻防盛军十七营及其他各营士兵的会操。会操军士共计一万五千余人,操演时步伐整齐,一丝不乱,一人呼之,无不如响赴节。
直到二十五日,奕譞一行才离开天津回京复命。
回到京师的醇亲王在第一时间就像光绪皇帝递交了一份折子,其中写道:臣在海军巡检半月,见各军操演枪炮有准,鱼雷、水雷施放得法,将领多经战阵,堪当大敌。然其不足之处亦有。
其一,南北洋海军舰艇数量少,需继续引进。
“北洋水师现仅定远、镇远、济远三艘铁甲舰及超勇、扬威两快船可备海战之用,南洋水师则仅有开济、南琛、南瑞三艘勉强能用。仅仅这么几艘船,合在一起尚且显得单薄,更何况分在南北两地?”
其二,北洋李鸿章所部“力量并不见厚”,数量需要加强。
“自来设防之法,水陆必相依护。即使水师已成,陆师亦未可轻撤。况且眼下财力不足,水师舰船数量稀少,防御更多的是依靠陆上炮台。李鸿章所部分布直隶、辽东各地,力量并不见厚,如宋庆所部兵力只有五营,即使不考虑后路防御,仅仅驻防旅顺一地也尚嫌不足,如果遇到战事,必须填调补充才行。”